产线的阶段性检修工作,对部分产线进行有序减产控产。据媒体报道,大全能源建设有新疆石河子及内蒙古包头两大生产基地,并已经形成30.5万吨高纯多晶硅产能。
大全能源分析称,减产控产能在提高生产装置未来稳定性及产品质量的同时,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经营亏✅损,显然其认为㊣这是一个利好。
然而在披露减产控产公告后,大全能源股价持续走低。截至1月10日收盘,大全能源报收21.6元,近几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下跌超5%;与最高点91.38元/股相比,大全能源的股价更是✅跌去了约七成,市值则缩水约1400亿。
大全能源此次减产控产实际上是对于光伏行业✅自律公约的行动之一。在去年12月初光伏行业协会牵头召开的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专题座谈会上,据称有33家企业签署了自愿控产的自律公约。这份自律公约预计在2025年元旦前后正式生效,大全能源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大全能源董事长徐广福在2025年元旦贺词中表示,基于对市场情况的审慎分析,公司果断采取了部分生产线减产检修的措施,这是为了“保存实力、持续经营、保持竞争力”的战略需要。
不过,公司减产控㊣产却给员工带✅来了困扰。据消息人士透露,在大全能源发布减产公告的第二天,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突然电话通知员工放假,但没有出具有关文件。公司同时取消了员工的上下班打卡㊣和门禁权限,阻止他们进入厂区。该公司员工表示,现在就是发月最低工资,交完社保后到手㊣仅剩下一千多元。
在2024年的最后几天,大全内蒙古公㊣司的员工一直在找公司要个说法,但至今没有结果。一位员工表示,尽管已经约谈,但没有进展。公司方面表示,员工可以选择起诉。然而,员工们至今仍处于放假状态,复工时间尚不明确。
自2024年起,光伏行业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对产业链造成了压力。业内普遍认为,通过减产实现提价,有助于将上游价格恢复✅至现金成本之上。
大全能源减产本是应对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对后续发展应该是个利好。但是市场反应却出现了巨大反差,本质原因在于,2024年以来,大全能源盈利水平断崖式下降,仅仅靠限产很难提振投资者信心。
大全能源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其主营业务是高纯多晶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为高纯多晶硅。在过去几年中,大全能源凭借卓越的经营业绩和稳健的财务表现,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光伏行业大爆发的2020—2023年,大全能源吃到了㊣不少行㊣业红利。
据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3年大全能源分别实现净利润10.43亿、57.24亿、191.2亿和57.63亿,累计实现㊣净利润316.5亿。作为对比,同为多晶硅巨头的通威股份累计实现净利润510.17亿。
但从2024年开始,大全能✅源陷入持续亏损中。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大全能源实现营业收入60.05亿元,同比减㊣少53.37%,同期公司由盈转亏,亏损金额高达11.7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收入中还有一部分利㊣息和㊣理财收入。由于2023年货币资金充沛,2024年前三季度,大全能源利息收入多达1.63亿元,为公✅✅司带来了1.16亿㊣元的财务费用收入。此外,公司用✅于理财的㊣资金也为其带来了1.03亿元的投资收益。若扣除现金管理带来的收益,大全能源实际亏损金额更多。
作㊣为公司实控人,昔日的✅江苏扬中首富现年82岁的徐广福、徐翔父子损失惨重。据悉,徐广福、徐翔父子㊣直✅接、间接持有大全能源约3.37亿股。以此计算,在这轮公司股价下跌中,徐广福、徐翔父子身价累计蒸发超210亿元。
一方面,2024年大幅扩产导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的大幅流出,同期,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流出高达44.01亿元,加上投资性现✅金流大额流出,大全能源货币资金✅也从2023年底的196.3亿元下降至2024年9月30日的35.89亿元。
作为光伏行业㊣的“优等生”,大全能源利用自身较低的负债率和充足的流动资金,近几年一直在疯狂扩产。
2023年,大全能源子公司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投产,公司㊣综合产能达到20.5万吨/✅年。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多晶硅产量为✅12.72万吨,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12.00%。
即便如此,大全能源也未曾放缓扩产脚步。据悉,2024年大全能源✅多晶硅产能规划为40.5万吨/年,主要分布在新疆石河子和内蒙包头两地,目前已建成产能✅为30.5万吨✅/年。
2024年6月30日,大全能源在建工程高达95.65亿元。为了加快项目完工,大全能源前三季㊣度疯狂投资。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对外投资支付的现金多达193.8亿元,投资性现金流流出金额高达106.8亿元。
直至2024年快要结束,大全能源才开始控制产能光伏发电率计算公式。但这一年已经由于行业产能过剩,硅料价格下降,导致营收下降。
另一方面,大全能源的技术路线也有点“危险”。大全能源的主营业务是高✅纯多晶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硅料又分为棒状硅和颗粒硅两大类。
棒状硅和颗粒硅在生产工艺上有很大区别,多晶硅生产技术主要有三氯氢硅法和硅烷流化床法,产品形态分别为棒状硅和颗粒硅。其中,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出的棒状硅需要破碎成块状才能供下游使用;颗粒硅形状为㊣球状,无需破碎即可直接使用,避免了硅料的损耗。
目前,棒状硅由于工艺成熟,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而大全能源的高纯多晶硅产品正是棒状硅。但随着颗粒硅工艺的持续精进,情况开始发㊣生变化,颗粒硅开始㊣逐渐被接受了。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年硅烷法颗粒硅产能和产量的增加,颗粒硅市场占比有所上涨,达到17.3%,棒状硅占82.7%。现在的颗粒硅跟BC电池技术有几分相似,都来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
一旦颗粒硅成为主流,那么整个硅料行业的格局,恐怕将产㊣生巨变。目前来看,能够生产颗粒硅的厂商并不多,2023年布局颗粒硅的企业仅7家。而且颗粒硅的技术壁垒并不低,大全能源㊣想要转型难度也很大。这或许是资本市场不看好这个光伏“优等生”的深层次原因。
此前,大全能源高管曾说过,“如果颗粒硅能取代西门子法棒状硅,那就是颠覆,而我们公司的价值就会变为零”。
标签: 光伏发电发展现状
Copyright By SEALINGAD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0233
银河galaxy集团·主頁欢迎您 版权归银河galaxy集团·主頁欢迎您所有,侵权必究。|网站地图|